6月14日,第七届“三江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在镇江举行,来自中、美、法、韩等国家的30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在下午2:00举行的第一分论坛中,来自中美的6位学者围绕“全球经济下的中国知识产权战略”进行分享。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裴晓颖副会长(原国家质检总局巡视员)围绕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及展望进行了分享,裴会长指出,地理标志是历史遗产,是种情感的表达,它来源于生产者的自律、荣誉感和使命感,是生产者长期坚持的结果。从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的短短300多字,到今天伴随知识产权领域的改革实现了专利、商标和地理标志的“三合一”管理,我国地理标志发展的开启了新时代,这不仅利国利民,也利于国际贸易。借助改革的推进,我国地理标志领域正加速推进标准体系、法规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的三大体系建设,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地理标志制度。裴会长强调,未来,提升和运用我国地理标志发展的重点,当前我国在大力开展质量提升工程,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改革为我国地理标志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各类主体之间的合力正在形成。
美国亚太法学研究院执行长孙远钊教授,聚焦中美贸易摩擦,客观分析了中美贸易冲突的原因以及存在的争议,尤其剖析了美方的观点和顾虑,孙教授强调,国际贸易环环相扣,仅从贸易逆差并不能反映所有问题,美国发动的贸易战争不仅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同样会对美国本土经济和就业造成冲击。针对中美贸易争端孙教授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中国应借此契机,进一步通过司法制度建设等手段尽快建立公开、透明和公平竞争的贸易环境,唯有压力才有进步;其次,应尽快通过签订双边与多边的贸易协定,强化贸易互信。最后,孙教授还分享了自己关于政府施政的观点,他指出政府部门必须谦抑,不干扰市场、不短线炒作、不急功近利、不揠苗助长。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长谢小勇副秘书强调未来的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一定要考虑立足中国国情,关注国家大的发展定位,尤其要强化党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指导我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制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大连理工大学栾春娟教授分享了其在专利价值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借助从技术稳定性、技术先进性和保护范围三大维度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栾教授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产、学、研主体的平均专利价值度总体在波动中提升,并逐渐缩小与美国的差距甚至实现赶超,但相较美国的发展态势,我国产、学、研主体,尤其公司和科研院所专利价值度波动性显著,需要予以关注。
江苏大学唐恒教授指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是目前全球范围内产业领域关注的焦点,她强调中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些基础问题,应突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从问题出发,充分剖析发展面临的形势。唐教授认为,中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内涵界定在系统性、发展定位、质量状况、全球化发展视野以及产业异质性等方面的考察不够。
同济大学姜南副教授强调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内在表现为产业的知识产权要素的密集度改变,外在体现为产业的经济收益率提高,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培育过程中对内应当注重培育本土高质量的知识产权要素,对外战略应当注重获得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高级要素,并借助市场经济运作将知识产权生产要素配置到最合适的位置,促使其价值最大化实现。她还指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是舶来品,强化知识产权法制建设促进产业创新的顶层设计是中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